環氧煤瀝青外壁防腐能夠防止各種因素對管道的侵蝕,是一種理想的地下管道外防腐涂料。它不僅具有煤瀝青的廉價、耐酸、耐堿及耐水性能,而且還具備了環氧樹脂的附著力、機械強度及耐溶劑性。理論研究和實踐表明,環氧煤瀝青防腐層的耐腐蝕性能、物理機械性能以及使用壽命,主要取決于金屬表面的處理狀況、玻璃布的預處理、玻璃布的排列方式、玻璃布與涂料的比例含量、涂料本身的質量以及嚴格的施工操作,同時和施工環境的溫度、濕度、灰塵等因素有關。 由于環氧煤瀝青防腐層的厚度較薄(加強級為0.4mm,特強級為0.6mm),且環氧樹脂本身就比較脆,因此其防腐層的抗沖擊性能比較差。在SYJ8-87即1987年石油部制定的第1個環氧煤瀝青防腐層的行業標準中,規定了其抗沖擊強度指標為1.2J。并在條文說明中解釋:“根據國外資料和該防腐層本身抗沖擊值較低的現狀,為避免該防腐層在運輸,裝卸過程中的機械損害,考慮到該防腐層抗沖擊值須不斷提高,應用中須不斷積累經驗,故在表2.02中特加注為“暫定指標,適用于現場涂敷。”對預制廠生產的防腐層應加強在運輸、裝卸、安裝過程中的保護”環氧煤瀝青是一種雙組分環氧液體涂料,于50年代由美國匹茲堡化學工業公司發明,用于地下鋼結構及混凝土結構的防腐。我國是由石油部門研制成功后,多年來在城市的地下管道防腐工程中大量使用。而在其誕生地一石油部管道局的油氣管道的防腐中,卻鮮有使用。但城市系統的管道工程大多沿用了石油部門的規范。我國其他管道防腐層的規范如熔結環氧粉末防腐層基本與國際規范等同,而環氧煤瀝青防腐層規范則與國外規范差距很大。首先是防腐層結構,國外根本無玻璃布加強筋的設計,第二是防腐層的厚度規定,國外的最小涂層厚度規定是要超過1 mm,第三是其技術性能指標的差異。也就是由于上述原因我國的環氧煤瀝青防腐層在使用中出現了種種弊端和問題。